端午節前宣布一個很沉痛的消息,中證醫療行業指數(399989)跌回2019年了。從2021年7月1日的最高點19992點下來,目前最大回撤已經達到-56.71%,腰斬不止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次說到醫療行業,總是很難避免想起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基金。雖然過去三年下來,葛蘭也是虧錢的。但作為一個行業型主動型基金,她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還是不錯的。
請大家看圖,我對比了中歐醫療健康基金、中證醫療ETF和中證醫療指數的走勢圖。從2020年1月1日開始算起,它們的累計收益分別是+26.54%,+4.36%,-2.01%。
數據來源:Wind
從這三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呢?
1、兩年半時間,中證醫療ETF比醫療指數多賺了6%
指數基金要求嚴格跟隨指數,這6%不是基金經理調倉換股交易得到的,而是基金賬戶也可以像普通股票賬戶那樣參與新股認購。打新獲得的收益,就體現在基金凈值上。
這點大家知道就行,過去我每年都需要科普基金可以參與打新這個事。但2022年之后A股打新已經不像從前了,經常會出現破發,平均下來的打新收益很少。醫療ETF三年下來打新賺的6%,我算過大部分都是2022年之前所得,2022年之后就很少了。
2、兩年半時間,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比醫療ETF多賺了22%
同樣,葛蘭的基金賬戶也可以參與打新,所以為了公平起見,我就沒有拿葛蘭的業績跟指數比,而是跟指數ETF比。平均下來,葛蘭每年跑贏醫療行業指數8%+,這是還不錯的成績了。
當然,還有很多比葛蘭優秀的醫藥基金經理,我就不展開說了,畢竟今晚不是聊基金的,主要還是聊醫療行業。為什么醫療指數跌這么多呢?基本面發生了什么問題?
無論是中證醫療ETF還是中歐醫療健康,都買了很多CXO行業的股票,比如大家熟知的藥明康德、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等。
請大家看圖,我把這四家公司的股價、中歐醫療健康和中證醫療ETF走勢疊加到一起。你們直接看右下角,最終代表中歐醫療健康基金凈值的黑色線最高,其他的全部在底下。
這就說明了,這些CXO股票全是拖累基金凈值的,沒有一個是正貢獻。其中泰格醫藥更是脫穎而出,自個跌出了隊伍
數據來源:Wind
CXO行業是給創新藥研發外包的。創新藥公司要研發的藥品多了,那么就會給CXO公司下訂單。當時CXO行業被市場看好,就是因為它是給醫藥公司賣鏟子的。無論藥品最終能否成功上市,CXO公司都可以拿到利潤。
但是如果創新藥公司減少研發需求,那CXO公司的訂單數量就會下降。所以CXO行業其實也是一個周期性行業,但這個周期不是像資源品那樣看價格,而是看全球創新藥研發周期。
創新藥公司因為藥品還在研發,基本沒有現金流,全靠融資。但如今整體大環境不好,美聯儲持續加息,市場融資成本也非常高,創新藥企業的日子難過,現金儲備越來越少,很多項目也會被停掉。創新藥項目減少,對于賣鏟子的CXO公司來說就是致命打擊的。
比如海外的“XBI”基金,這是美股上市的生物科技ETF,里面包含很多創新藥企業。它的股價走勢一定程度上就能直接反映出現在全球創新藥行業整體的景氣度,可以供大家平時投醫療行業的研究參考。
從最近XBI的股價走勢來看,確實也不咋樣,今年美股氣勢如虹,但XBI還在水底下摸魚呢。所以投醫療行業的朋友,可能還需要多給點耐心和時間了。
數據來源:Wind
這套分析邏輯也不是我今天才寫的,2021年11月我就提醒過CXO行業的基本面風險,并直接清倉了基金組合里面所有的醫療基金,而當時用來取代醫療行業的就是軍工行業。
數據來源:基金組合調倉記錄
我記得當時不少朋友質疑我這個決定。因為在當時看來,CXO行業公司的業績確實非常好,比如藥明康德2021年凈利潤同比+72.19%,凱萊英2021年凈利潤同比+48.08%,這看上去真找不到什么毛病,很少人會意識到它們兩年后業績可能會出現下滑。
數據來源:Wind
我覺得投資就像下棋,有時候不為人意的一步棋,在未來可能會取得扭轉整盤棋局的關鍵
最后提醒大家看中證醫療指數估值的時候,要小心CXO行業的凈利潤波動影響。由于CXO是周期性行業,在今年訂單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可能有不少企業的凈利潤是負增長。因此,在股價持續下跌的時候,PE估值反而可能會提高。
數據來源:Wind
比如根據Wind最新的盈利預測,凱萊英2023年凈利潤可能同比-22.7%,負增長,如圖。
數據來源:Wind
......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