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來看,耶倫這次的來訪主要涉及債務的問題,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是產業鏈的問題。
(相關資料圖)
債務問題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這是明牌。但是產業鏈的問題就不一樣了,這個好像沒有那么明顯。
在耶倫來華的當天,美國媒體就聊到了耶倫的一些觀點:產業鏈去風險。
耶倫的意思是很多產業都在中國,一旦我們采取制裁措施,那美國就非常危險,所以這就是美國人一直說得去風險問題。
如果能把一些產業搬去美國,那是最好不過的,可是美國的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很多產業搬過去根本無法生存,除非這個產業在美國有很大的市場,比如說汽車玻璃,福耀在美國的工廠不管成本如何,只要和美國同行比就行了,不用和福建的工廠比。
如果搬不去美國怎么辦呢?
那就搬去日本,韓國或者是印度,這就是耶倫所說的友岸外包。
但是,我們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存在,對美國人來說可以金融立國,讓醫藥集團和軍工集團把持朝政,對中國人來講,一定是制造立國,把制造業保持在一個較高的規模,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工作目標。
我們寧愿讓人民幣貶值一段時間,也不會允許其他國家把我們的制造業份額搶過去。
這么玩,美國沒有勝算。
從特朗普開始算起,搞了快7年了,從奧巴馬算起,都十來年了,依舊沒有成功,不管是靠制造業的實力,還是靠制裁,從現在的結果來看,美國想限制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圖謀都失敗了。
于是,就又開始談判。
美國人現在想到的最好辦法:能不能協商在一些領域雙方的市場份額呢?
比如說汽車領域,以前都是歐美日韓的企業說了算,他們掌握了汽車市場的絕對話語權,可是現在,中國新能源車的異軍突起,導致整個汽車市場都面臨巨大的沖擊。
比亞迪今年已經是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第一名的企業,再讓中國車發展兩年,西方體系的車企就不活了。
在汽車領域,最近有兩個新聞:
?第一個是豐田說它研發出來一個充電10分鐘,跑1200公里的超級電池,預計2027年才推出量產車。
2027年,這么長的時間估計也沒人關注它吹的牛能不能實現了。
?第二個是國內的汽車廠商聯合抵制降價。
這兩個新聞放在一塊解讀就有點意思:西方國家在新能源車領域落后,就開始放衛星,跑火車。中國新能源汽車要停止內戰,加大力度出海。
汽車產業的斗爭只是中西方斗爭的一個縮影,在很多行業,早就分出了勝負,比如說光伏,這個產業我們制裁歐美,他們也不在乎,因為他們本來份額就很少,這是中國人的天下。
我們在很多產業都對西方有很強的壓迫,這些年他們在很多領域都潰敗了,現在可以說已經退無可退。
去年元宇宙很火,今年人工智能很火,可是,這兩個領域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嗎?
基本不可能。
西方指望人工智能去拯救他們,帶領他們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門,就好比清朝指望僧格林沁能趕跑歐美入侵者。
美國人迫切地希望能在很多領域談一個市場份額的劃分。
比如說汽車領域,雙方規定哪些市場歸誰。再比如說新能源,他們可能會讓我我們退出某些區域,給他們生存的空間。
這就好比通信領域,通過制裁的方式限制華為和中興在某些國家的發展。
在訪華之前,耶倫對媒體說:我們非常歡迎并希望建立健康的經濟關系。
什么叫健康的經濟關系?
對美國來說,不就是用政治的手段去分割全球市場嗎?
因為公平的市場競爭,不管是美國,歐洲,還是日韓,都已經無法戰勝我們了。
只要無法在產業上有所突破,就無法阻止持續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資金的外流。
對美國來說:
龐大的債務壓力是很難過,但是只要狠得下心,一次大通脹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是沒問題的,大不了爆發局部內戰。
但是產業沒有優勢,過一段時間之后,債務壓力又會上來。
別看美債,關稅這些問題說得多,但是,公開能講的,其實都不是重點,這次耶倫來訪,也是這個道理。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