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重磅消息來了!
以上這張圖,想必晚睡的和早起的應該都看到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住建部的座談會中非常明確提及接下來有可能繼續松動的政策!
1、降首付
2、降利率
3.減稅
4、認房不認貸
這意味著接下來一些城市,首付可能會從3成降成2成,存量和新增貸款利率還有可能繼續降低。
針對改善群體在稅費上還會進一步降低。
最猛的還是最后一點,認房不認貸,尤其是一線城市(比如深圳)極有可能,異地還清貸款后在本市購房按照首套來執行。
這對一線城市釋放的購買力絕對是驚人的!
正如同我之前說的,大招一步步來了!
而且我可以稍微和大家透露一些很明顯的轉變信號,近期我們的直播平臺流量非常火爆。
一晚添加咨詢的客戶上萬,這意味著在政策刺激利好下,很多人開始覺醒了!
現在到了真正和時間賽跑的時候了,有些人因為信息差或者資金準備不足,又或者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前還看不懂樓市信號。
但更多人,尤其是提前已經提高認知的人,會在接下來1-3個月搶先行動,抄底樓市。
所以還是那句話,抓緊時間,我們這一次真正站在新一輪樓市周期的起點了!
廢話不想多說了,本周我們考察團也非常爆滿,另外添加微信想趕緊提高認知的粉絲也非常多,我建議大家不要再等了,先掃碼添加我的微信,我有社群學習,還有價值1299元的線下課程現在免費贈送給大家線上學習。
還有,我們會有專業的老師在群里答疑,最新的樓市信號或者大家想關心的問題,都可以在群里還有閉門直播間問,抓緊時間了!
會議前,一直鼓吹的救市派急眼了,會議后,樓市看空派傻眼了。
其實這3周我在整理周熱點的時候,發現政策發布越來越密集,利好消息也越來越多。
所以這一周,看空派的聲音明顯又降下去了。
當然了,過程中有一些陰陽怪氣的聲音在說:不要看他說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我愿稱之為,嘴硬的代表之一。
要是一個人連說都不說,連基本的情緒價值都不能提供,你又指望能做什么呢?
是的,我不否認現在所處的階段和環境和過去每一次都不一樣。
但也別放大了悲觀的信號,盲目看空。
最新的政策信號,是過去幾年的最大逆轉,也意味著房地產的全面支持時代來臨。
這樣的政策轉變一定是好事,但對于我們個體的操作策略,還起不到直接作用。
就這么說吧:
買房這件事,原則上多數人不會因為鼓勵就買,不鼓勵就不買。
賣房這件事,多數人不會因為大招來了就不賣,更多是很多人知道現在持有的房子沒價值了,該賣就得賣。
只不過政策這件事,會切切實實加速買賣的進程和速度。
其次就是,不同時機買入,成本和收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政策,是必然要關注的。
尤其是,在利好消息釋放后,第一波進場的一定是投資客,他們的入場會推高情緒和成交,進而是房價。
剛需往往是后知后覺的,但我也多次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追求底部,到了好時機就趕緊沖了。
今天這篇,我還是想和大家說說一些底層邏輯,不至于多數人被迷糊了雙眼。
對了,今天周五了,我們本周的考察團還有少量席位,分別是:重慶、珠海、武漢,對這3個城市感興趣的,可以掃碼加我微信并回復:考察團,如果參加不了這次,至少也可以先了解城市和板塊價值。
樓市基本面發生變化了,但≠不行了。
人口出生率降低、城市化率見頂、收入和就業不確定性等等,是確實存在的。
但我之前也說過,不要只看率,還得看量。
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率減少,但量也足以碾壓一眾小國。
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也是從這一年才開始跌破1000萬人口。
而韓國總人口也不過5200萬人,一年生了韓國總人口的18%。
換言之,5年多時間,我們新生兒人口數量就可以是整個韓國的總人口數量。
這個量哪怕放在全球,也是夠驚人的。
所以在我們關注趨勢變化的時候,也別忽略了基數。
何況,去年才開始人口出生率降低,這一批孩子至少也得等30年以后才有買房的需求吧,到那時候,你確定你現在買的房子是賣給他們的嗎?
30年后,你的房子都差不多到舊改的年限了吧。
所以別看到數字被嚇破了膽。
現在買房的,基本10年左右換房,而你的接盤俠,正好是2000年前后的,我看了一下,那會的出生人口都有1500萬以上。
這時候,一定有人會說,那時候他們都不需要買房,因為父母給他們留了。
父母留下可以繼承的房子,確定是年輕人需要的嗎?
按照現在的舊改標準,達到20年樓齡以上的房子有機會舊改,那就說明老舊小區的環境是有優化需求的。
而年輕人真的愿意住在父母的老房子嗎?
其次,現在能繼承的房子,全都在大城市嗎?
這個答案,我都可以替大家回答,不是。
老家有一套房子了,也算房子,但孩子會回去繼承嗎?
我不得不再說一次,人口總量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但人口流動和聚集的趨勢同樣也不會。
為什么這次明確提出: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舊改。
而不是說全面推動大中小城市的舊改呢?
實際上我也早就說過不止一次,當前中國300個城市中,只有30個城市是有價值的,接下來不僅是人、資金、產業都會聚集到這批最強的城市中。
我們為什么要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
就因為只有有需求的城市才能刺激得起來,背后顯然是對人口流動的趨勢了解得明明白白。
所以樓市不是沒機會,是只有一小戳城市有機會,我們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整理出了全國30個價值城市名單,這些城市的人口、資金、政策到底是什么,都給你解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有需求可以加我微信領取。
此外,加我微信的朋友,我還贈送了原價1299元的線下課程,這次線上可以免費聽,而且在聽了之后,還會再送你3份資料包,里面有一份是關于賣房技巧的。
我知道現在不少人有一些房子是在老家的,想抓緊時間優化的,所以想保持學習的,趕緊掃碼加到我的社群。
長期來看,不確定性會被逐漸擊碎。
到底什么在阻礙房價上漲?
有人說是政策,實際上政策全部放開,就有用嗎?
二線城市已經打樣了。
說白了,政策是刺激的手段之一,但根本還是需求愿意入場。
需求要入場就2點:有錢、有預期。
其實你回過頭來理解政策,是很清晰的。
預期靠發文來拯救,但收入是靠拉升經濟。
這個月的消息還少嗎?頻頻發文,頻頻好消息,就是為了快速拉升預期。
而且,在拉升經濟上,動作也是非常速度的。
這個月,我們是不是提及要重點發展民營經濟,出臺了一系列意見?
那是因為不管從稅收還是就業上,民營企業的重要性都在明顯提高。
2012年至2021年,民營經濟在GDP中的占比從50%上升至60%以上。
換言之,如果能掃清楚民營企業發展的牽絆,經濟會拉升,就業率也會提高,收入自然也就能起來了。
這才是刺激樓市需求釋放的正確姿勢。
所以這個意見出來的時候,我已經感知到這就是救市大招了。
而且房地產本身就是經濟的重要支柱,只要拉升經濟你就不可能繞開房地產。
關于樓市的大招,應該會隨后跟上。
昨晚,已經是已經驗證,而接下來的,應該就是各地陸續的細則落地了。
其實到現在這個節骨眼,你會發現一個真相:
現在不是單純刺激樓市這一招,所有招數的核心是:拉升經濟。
只有發展,能解決現在一切的問題。
話說得也有隱晦,但就是這么個意思,你想問我樓市能不能起來,等于問JJ能不能起來。
而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舍棄發展經濟的。
要不要救房地產,沒大家想得那么簡單,也可能為了滿足部分人的心理安慰盲吹別救市。
不否認屬于房地產大開發的時代已經落幕,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房地產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國民第一支柱性產業。
這才是底層邏輯。
如果終有一天,我們不需要靠房地產來拉升經濟的時候,那一定意味著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嶄新的行業替代當下的房地產。
在那一天來臨之前,至少當下,樓市依然要穩,要救。
這幾天,我發現之前很多在鼓吹樓市要丸的大V們,都暫時閉嘴了。
現在表態已經很明確,政策方向越來越好。
雖然看空更匹配多數人的心態,更容易有流量。
但悲觀者正確,但樂觀者才能看到更多的機會。
以上,是我能在文章中說的一些底層邏輯。
有些不能說的,至少不能擺在臺面展示的,那就在閉門直播中里見吧。
下周我會有一場房產優化閉門直播,會好好和大家分析近期的政策,據我所知,市場上的小消息越來越多了,比如廣州對存量按揭客戶給予1年期的利率優惠、中山農行也傳出主動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等。
越來越多的好消息,釋放上車的信號越來越明確,今年底之前一定要則機上車了,記得掃碼添加微信,回復閉門直播,獲取免費直播門票。
-end-
我是大胡子李俊懷。深耕樓市10余年,投資買賣過10幾套房,最高漲幅14倍。我從不煽動“高價買房”,不吹噓“穩漲不跌”。10余年買房路上,用實踐總結方法,用腳步丈量城市,已成功幫助2萬余家庭實現財富升值。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