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南寧有銀行將住房按揭貸款年齡期限延長至80歲”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隨后據媒體報道,除南寧外,北京、杭州、成都等地部分銀行也延長了房貸年齡期限。甚至,一張網傳海報顯示,房貸最長可貸至100歲,輿論一片嘩然。
房貸年齡期限延長,對貸款人和銀行都有一定風險。2月16日,“貸款人離世后剩下房貸該如何處理”相關詞條也登上微博熱搜。
“父母還不完的房貸,子女接著還”“一貸接一貸,貸貸相傳”,網友們也對此表達了無奈之情。實際上,通過保險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房貸斷供風險。那么,哪些保險有如此“神奇”的功能?“房貸負翁”們又該如何選擇和配置?
(相關資料圖)
定期壽險可“接力”
當前,年輕人的購房意愿不強烈,銀行和開發商開始將目光轉向有購房能力的中老年人。多地紛紛延長可貸款年齡,從原本的60歲、65歲開始向70歲、80歲調整。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北京地區,有銀行可貸至85歲。
“貸貸相傳”“傳宗接貸”,網友們的調侃中透露著無奈。
房貸年限延長,如果購房人不幸去世,房貸還沒有還清,對銀行、貸款人及家人都有一定風險。實際上,針對貸款人不幸去世留下巨額債務,可通過保險的手段進行風險轉移。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定期壽險。
能“替人還房貸”的保險長什么樣
所謂定期壽險,是指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若保險期限屆滿被保險人健在,則保險合同自然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并且不退回保險費。
定期壽險價格不高,但是杠桿作用大,有著高保額低保費的特點。以慧擇保險網在售的一款定期壽險為例,30周歲女性投保,若選擇200萬元保額、20年保障期限,每年需繳納的保費為1158元。也就是說,投保人可以用較低的保險費獲得一定期限內較大的保險保障。
談及定期壽險的具體用途,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介紹,定期壽險是以被保險人死亡或者傷殘為保險金給付的條件,因此,其保障的對象并非被保險人本身,而是其家人。被保險人在保障期限內遭遇不幸身故或者全殘時,其家人獲得定期壽險保險金,讓生活得以正常持續。
投保需注意保額設置
定期壽險的常用場景就是上有老、下有小,自身還有車房貸的家庭支柱,以最小的支出,獲得最大的經濟保障,特別是應對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遭遇意外或者疾病導致身故或者殘疾而影響家庭生活的風險。楊澤云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買保險實現還房貸功能”。
定期壽險該如何買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在保額設置方面,建議從兩個維度進行考量,一個是剩余貸款金額;另一個是以年收入為基數,5倍到10倍年收入??梢赃x取兩個數值中較大的一個,再扣除現有積蓄。
“如果一個人現在有500萬元房貸,手里有100萬-200萬元存款,可以考慮定期壽險保額為300萬-400萬元?!毙礻盆∨e例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針對“房貸負翁”,已有保險公司設計出了精準匹配房貸的定期壽險,在保障期限、保額方面,更貼近房貸情況。甚至針對房貸余額減少的情況,市面上還有針對性更強的減額定期壽險,也就是保額會隨著保障年限增加而減少。
雖然房貸年限在不斷提高,但從保障期限來看,定期壽險更適合身為家庭收入主力軍的中年人,也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楊澤云提示,隨著年齡的增加,死亡的風險也會提高。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現有的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間最多保障到被保險人70歲甚至60歲,少數保險期間可以達到被保險人70歲以上的定期壽險,其保費也較高。
也就是說,如果貸款人年齡超過70歲,通過定期壽險轉移還貸中斷風險的操作并不理想。
住房貸款保險“量身定做”
除了“身故即賠”的定期壽險,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保險等產品,也能為貸款人提供意外保障。
以太平產險官網展示的一款名為“樂貸寶”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綜合保險的產品為例,如果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導致身故、全殘或燒燙傷的,保險人依照約定給付保險金。據介紹,該產品還可以直接指定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為第一順序受益人,保障期限最長等同于貸款期限。
有業內專家提示稱,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可以看作家財險和意外險的組合,一般只保障意外身故,如果被保險人因疾病去世,無法獲得賠償。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終身壽險、意外險、重疾險等也可以實現“遭遇意外身故等,由保險公司負責還貸”的功能。如果選擇終身壽險,該保險側重于理財功能,需要考慮到資金的收益率和流動性等情況。
實際上,無論是哪種保險,其本質和作用是風險的轉移及經濟補償。楊澤云提示,如果消費者的初衷就是“買保險”來“還房貸”,顯然本末倒置了。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經營以盈利為目的,如果此類產品不能為保險公司帶來利潤,也將面臨調整或下架。楊澤云表示,保險公司作為經濟主體和風險經營者,如果有較多的貸款人因為身故或者殘疾而需要給付保險金,要么提高保險費才可持續經營,從而保費大漲;要么保險公司停止此類高風險業務。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李秀梅
關鍵詞: 保險公司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