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3年1月1日,日本人口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減少,而外國人口則創紀錄地增至接近300萬人,比前一年增加了10.7%。
(相關資料圖)
7月24日,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截至2023年1月1日的居民登記數據,日本國民人口已經連續14年下降,2022年減少了約80萬人,降至1億2242萬3038人,創歷史新低。
這次降幅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其原因被認為是新生兒出生率下降,以及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年輕人不愿生育的趨勢造成的。
數據顯示,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人口首次全部減少,這是日本自1973年啟動調查以來首次全部同比減少。其中出生率較高的沖繩縣,在2022年之前人口一直保持持續增長,但在2023年首次出現減少。
在47個都道府縣中,人口降幅最小的是東京都,為 0.12%。人口降幅最大的是秋田縣,為1.71%,其次依次是青森縣、巖手縣和山形縣,這表明東北地區人口大幅減少。
日本人口在2008年達到頂峰,此后由于低出生率而有所下降,去年的出生率更是創下歷史新低。
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1月1日,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數量為299萬3839人,比一年前增加了約29萬人,增加了10.7%,這是三年來的首次在增加,預計到2067年外國人將占日本總人口的10.2%……
外國人數量大幅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放寬日本入境限制,留學生和技能實習生大量增加有關。
外國人在所有都道府縣均有所增加。人口數量和增長人數均最多的是東京。外國人比上年增加6萬3231人,達到58萬1112人。東京的日本人數連續2年減少,但如果包括外國人在內,總人口數超過上年。大阪(增加2萬4963人)和愛知(增加1萬9326人)的外國人增加人數僅次于東京。
保持遷入者超過遷出者的“人口機械增長”的是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福岡、大阪、茨城、宮城、滋賀這9個都府縣。人口流入繼續偏向城市地區。
據了解,日本人口在2008年達到頂峰,此后由于低出生率而有所下降,去年的出生率更是創下歷史新低。
與法國等國家不同,日本女性大多選擇在結婚后生育,所以日本新生兒人口數量的減少,與日本年輕人結婚數量的減少有直接的關系。
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的結婚數量有所減少,2021年度的結婚數為52.5273萬對,比前一年度減少0.6%。雖然降幅大為收窄,但仍然沒有看到回歸疫情前水平的動向。
雖然眼下疫情呈現出穩定跡象,但結婚數量還看不到快速恢復的可能。經濟復蘇勢頭緩慢,很多人因停業和工作時間減少導致收入下降,很難讓人安心結婚、懷孕和生育。
此外,住房面積狹小也影響到日本年輕一代的生育意愿。
在一項關于“不愿生育理想數量孩子的理由”調查中,回答“因為住宅狹小”的人超過2成,這一比例在2002~2015年的調查中約為18~19%。
有分析認為,住宅狹小和較長通勤時間抑制了第2個孩子的出生。日本住宅的價格上漲和狹小的面積正在打擊人們生孩子的意愿。
圖源:日經中文網
日本財務省2021年的研究顯示,第1個孩子出生時的住宅面積越是狹小,第2個孩子的出生數量越受到抑制。如果遷往郊外,住宅支出將下降。但該研究也顯示,在城市地區,如果配偶的通勤時間延長10分鐘,第2個孩子的出生數將減少4%。
日本不動產經濟研究所(東京新宿區)的數據顯示,2022年東京圈新房的均價為6,28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8.23萬元),連續2年創出歷史新高。房價比上年上漲0.4%,雖然漲幅較小,但平均的套內面積下降1%,降至66.1平方米,比10年前縮小6%。一般來說這是2LDK(兩室兩廳一廚)的面積。東京都內的房地產中介公司表示,“戶型適合多孩家庭的住宅正在減少”。
圖源:日經中文網
東日本不動產流通機構的數據顯示,2022年簽約的東京圈二手房的平均面積為63.59平方米。租房也難以確保寬敞的面積,日本總務省的住宅和土地統計調查顯示,總使用面積在49平方米以下的住宅達到約6成。
但是,從日本政府作為“富裕生活”大致標準而確定的居住面積來看,城市地區的夫妻和3~5歲孩子構成的3人家庭為65平方米。確保讓有2個以上孩子家庭能舒適居住的住宅變得困難。
可見,要想提高出生人口數量,政府除了撥款支援育兒家庭外,還必須通過加薪以及住宅支援等配套措施,來消除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不安。
如果你準備移居日本或想要投資日本房產,歡迎聯系旭不動產(微信號:asahi-2013)。
華人網客服咨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說明: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于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