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科技,于城市建設和發展,群眾安居且樂業息息相關。
今年以來,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活力澎湃——
4月,科技部農村司公布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潛江成功入選。
(資料圖片)
6月30日,我市以“蝦稻共作+蝦稻輪作”復合種養技術一舉奪魁,摘得2023湖北省鄉村振興實用技術大賽一等獎。
7月22日,我市申報的“湖北潛江西甜瓜科技小院”獲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正式批文,成為全國98家“科技小院”成員之一。
一個個閃光點,聚合成照亮潛江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一束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69.82億元,增速13.3%,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開源引活水,渠成促創新。眼下,潛江科創中心主樓裝修、專業實驗室及外圍建設加速推進,現已基本完工,附樓雙創集聚區建設已經啟動。總投資3347萬元的市科技館建設項目已納入2023年第二批政府投資計劃項目,今年將投資330萬元完成大綱及概念設計、初步設計,目前正在進行立項申報。
科創平臺建設提速增效。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兩個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潛江企業謀劃科研合作項目10個,全市新建1家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2家專家工作站,新增3家市級眾創空間。
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1至6月,全市企業自主轉化科技成果140余項,其中轉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8項。積極參與2023年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我市2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現場簽約。
“今年,我們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專班,形成政府主導,科技部門牽頭,財政、統計、稅務多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推進機制。目前,我市已完成2022年度科技創新‘以獎代補’資金發放,共兌付資金865萬元。”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眼下,全市打造“一城三基地”的號角已經吹響,插上科技創新之翼,潛江必將能以一種新的姿態御風騰飛。
“我們全面啟動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力爭通過三年建設我市科技創新能力走在全省縣市前列。”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科技重點指標增長,不斷加快科創高地建設,積極開展科技成果大轉化行動,進一步強化科學技術普及,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為潛江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貢獻科技力量。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