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黑天鵝叢生的一年,在這一年中,車企經歷了缺芯少電,更被上下游供應商無限壓制,叫苦不迭。這反映出了車企在面對產業變革過程中較為弱勢的一面,那就是零部件的自控能力。參照特斯拉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一騎絕塵,就更能清晰的感知到,“制造一切”的思維永不過時,尤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更為重要。
放眼中國的企業,其實以這種思維打造生態體系的企業并不少,如華為的鴻蒙生態、騰訊商業生態等等。而在汽車圈中,具備這樣高瞻遠矚思考能力的便只有長城汽車了,2022年以來,隨著毫末智行、蜂巢能源、諾博科技等高科技公司逐漸為外界所熟悉,長城汽車背后那套深耕多年的森林生態體系也浮出水面。
長城汽車森林生態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借鑒了大自然中真實的森林生態,采用內部自主孵化培育、合資入股等模式,以整車為核心,圍繞智能化與新能源科技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貫通、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的生態體系。因此在生態內,新能源和智能化作為兩個最重要的版塊,能夠用最高效的方式進行運作。
如今,長城汽車森林生態已經進化到了成熟期,生態內多家企業不僅展現出了強悍的市場競爭力,甚至大有引領行業發展的風頭。例如蜂巢能源,這家長城汽車生態鏈上的兄弟公司,在短短10年時間從小小的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成長為技術能力多元領先、可獨立經營、客戶遍布新能源半壁江山、市值近千億,硬實力直接抗衡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新霸主。同時它也是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唯二”具備電池供應鏈優勢的企業,雖然比亞迪也同樣具備這樣的條件,但從電池技術上看卻遠遜色于長城汽車的蜂巢能源。
如果將這套生態模式帶到全球,能夠實現類似功能的企業大概只有豐田、現代、特斯拉等。但是要聚焦到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方面,長城汽車森林生態版圖的,大致也就只有特斯拉了。
所以我們會看到,2022年以來,長城汽車六大品牌全面新能源化,智能化產品滲透率高達83%,直逼特斯拉,這都離不開森林生態體系的賦能。手握這一“重器”,未來長城汽車一定能在全球市場更加行穩致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